2007年7月13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服务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医疗消费存有误区 服务质量难说满意
通讯员 张益平 徐晟 陈静波 本报记者 姚力

  根据省消保委的统计,医疗消费纠纷已成近年来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去年省消保委受理了161件医疗投诉,今年上半年的受理数是73件。近日,省消保委转发了玉环县消保委发布的一项针对当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消费误区的调查报告,希望窥一斑以见全豹。

  医院方的不规范行为林林总总
  IC卡涉嫌乱收费  患者看病用的IC卡是各医院为了自身的经营需要而配置的,并不是患者自己有这个需求,而且成本价只有0.2-0.3元/张,医院不但没有无偿提供,还以1元/张的高价出售给消费者,涉嫌乱收费。
  创可贴代替零钞  某医院以一张创可贴代替两毛钱给患者找零,说是没有散钱,就用这个代替。该做法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
  大处方重复检查  治愈一次普通感冒要花费500至800元,病看好了,药却还剩下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医院单方面强调本医院的检查结果,住院时不必要的检查项目太多。
  纸质处方不流通  医院所开的是电子处方,消费者在交费前根本不知道医生到底开了什么药、多少剂量,即使问了,医生往往也懒得理睬。
  消费者隐私难保障  调查发现,各大医院的B超室设置不分男女,难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消费者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情况较为普遍,一些产妇尚未分娩就受到有关厂家的推销骚扰。
 
  消费者的三大误区
  炫富性医疗消费  小病也挂专家号。有相当多的患者几乎每次上医院不管大病小病都想找专家看病,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药品价格高疗效就好,盲目推崇贵药、新药和进口药。
  迷信性医疗消费  有一定数量的消费者盲目购买丙种球蛋白为孩子注射,认为花小钱能增强抵抗力。有的消费者还将维生素当作补药频频服用。
  不文明医疗消费  有消费者在医院就诊时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的甚至在医院内抽烟,辱骂医护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